《斯大林格勒》影評:充滿詩意的民族災難
文/趙豬
作為這個世界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俄羅斯民族一直有著與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和民族性格。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音樂、美術、文學等方面,也通過電影這種復合藝術類型呈現在大銀幕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這一切藝術類型,都帶有濃厚的俄羅斯式的詩意,無論浪漫還是華麗,亦或是赤裸裸的殘酷。
《斯大林格勒》是由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zhí)導的當代俄羅斯戰(zhàn)爭電影,作為俄羅斯早期功勛導演之子,家學淵源的邦達爾丘克在吸收了部分好萊塢電影精華之外,依然固執(zhí)地堅持著,用俄羅斯美學與詩意來詮釋電影這門藝術。這部最新版《斯大林格勒》濃墨重彩,敘事沉穩(wěn),充滿了俄羅斯電影所獨有的特征,深沉而悲憫,即便是在描述一整個民族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災難,依然充滿了希望與同情,令人沉浸其中,久久無法忘懷。
不同于前蘇聯(lián)時期大而全的電影模式,新版《斯大林格勒》以戰(zhàn)史上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為原型,從小處著手,刻畫了五位身份、背景各異的蘇聯(lián)戰(zhàn)士與一名小女孩純潔的戰(zhàn)時愛情,以及他們之間那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偉大情感。與之相對應,按照好萊塢人性化原則,影片同時也安排了一對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之間的“斯德哥爾摩式”的悲劇愛情,以此作為陪襯。
雖然與時俱進地采用了imax3d制式來完成本片,同時在電影細節(jié)處也有不少對好萊塢電影乃至華語動作片的借鑒,但是整體而言,《斯大林格勒》還是一部標準的俄羅斯電影。氣勢恢宏的場面調度,色彩濃郁、華麗得好象油畫一般的每一幀畫面,以及緩慢卻牢牢抓住觀眾情緒的詩意化敘事節(jié)奏,甚至是在表現戰(zhàn)爭時,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都帶有鮮明的俄羅斯文化特征,充滿詩意,情感充沛而莊重。
從故事結構而言,《斯大林格勒》完全不同于好萊塢戰(zhàn)爭大片,以慘烈的河岸攻防戰(zhàn)開篇之后,影片迅速轉入膠著而又漫長的單兵作戰(zhàn)環(huán)節(jié),而正是這漫長的過程中,導演娓娓道來,用充滿詩意的浪漫筆觸,精致地刻畫了每一個角色,每一幀畫面,直到最后高潮部分的降臨。一般觀眾不容易接受的是,影片在最后高潮部分處理時的反其道而行之,情感和情緒遠大于直觀的視覺沖擊,想要象好萊塢電影那樣,享受一頓視覺盛宴的觀眾,看到這里或許會稍微有些失望,但是沉下心去仔細體會其中人物的命運和情感的話,或許才會更加懂得這部電影。
最后必須多提一句影片中,有關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這條副線。盡管只是展現殘酷戰(zhàn)爭對于人性戕害的副線,但是這條副線或許也提供了最大眾化的敘事邏輯。尤其特別的是,整部影片當中,兩人之間始終語言不通,操著各自民族的語言,卻依然能夠在最后達成心靈的共識。那種糾結甚至對立的感情,也更加凸顯出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人性偉大的光輝。其中不少的鏡頭和橋段完全喧賓奪主,極致浪漫,甚至可以單獨成篇。
美麗人生講什么,影評這個殺手不太冷講什么泰坦尼克號影評福州森林公園福州西禪寺福州西湖公園怎么樣福州石竹山福州有哪些景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