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危機》影評:美國的民主自由
作為西方世界的頭號強國,美國一直標榜自己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政治上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的人權。暫且不論這些權利究竟是否能惠及每個階層,《驚天危機》中確有一定的顯露。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宣傳。一、言論自由整部電影幾乎貫穿大量的新聞報道。開篇小女兒便是從手機上的新聞知曉這個國家最新的政治動向。而后,當總統(tǒng)在為議案是否能通過擔心,看到白宮草坪上嘈雜報道的記者群,問助手為何自己一定要容忍他們站在自己的草坪上說三道四的時候,助手巧妙地回答:“因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在言論自由方面,美國的新聞從一開始便得到了立法支持。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段規(guī)定:“國會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剝奪言論或新聞出版自由。”正因為有這樣的傳統(tǒng),所以新聞和媒體除去宣傳和造勢的作用,還有監(jiān)督和揭露功能。各大媒體電視臺會為了自身的經(jīng)濟利益和收視率不斷去挖掘任何大事背后的陰謀,而第一現(xiàn)場的報道更是必不可少。所以,當白宮被炸,所有的記者圍在周圍作現(xiàn)場報道,更有為了搶第一手資料的主持人冒著生命危險坐上直升機去拍攝。這種完全透明式的不受政府挾持的言論自由保證了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和時效性。白宮被炸,帶來直接的國際影響和經(jīng)濟打擊相當之大。如果美國總統(tǒng)遇害或被綁架、美國標志性建筑被毀,其嚴重后果可以預見。但是影片中并沒有出現(xiàn)政府干涉新聞報道、或者施以壓力截斷新聞的劇情。一方面可能這并不是故事所要表達的主線,另一方面只能說言論自由已然成為一種傳統(tǒng),即使在這個時候也依然要尊重、維護和遵守。二、選擇權利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有選擇的權利。選擇的權利體現(xiàn)在民主制度之中。當小女兒用手機拍攝劫匪的影像上傳到y(tǒng)ou to be的時候,她的選擇是冒著生命危險傳達第一手資料。當父親面臨綁匪的威脅要其交出總統(tǒng)換回女兒的時候,他很真實的在糾結(jié)。當飛行員接到轟炸白宮的指令、即將投放炸彈的時候,因為看到小女孩揮舞旗幟而選擇放棄這個任務……這三個選擇很難得。因為在有些地方,選擇的權利是沒有的。按照“正常”的思維,一個弱小的女孩,“應該”順應綁匪的要求明哲保身,危險的事要大人去做就好;英雄也不能在國家領導人和自己的子女之間有任何猶豫,因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服從是軍人的天職,士兵絕對不會因為一個個體不聽命令,僅僅一條生命如何可以凌駕于最高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呢?當空襲的飛機接近白宮上空的時候,一些美國人為了保證祖國的標志性建筑不被破壞紛紛跑到草坪上阻止。這是一種選擇。他們或許并不知曉白宮內(nèi)的發(fā)射裝置啟動之后可以讓更多的人死去,但即使如此,軍隊并沒有出面阻止。而如果此類事件發(fā)生在其他國家,可能控制這些不聽話的“刁民”,一隊城管也就夠了。怎么可能讓你們到白宮的草坪撒野?三、平等人權人權是美國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對這個國家來說已然成為一種口號。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平等權利的片段:小女兒可以平等的向總統(tǒng)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提問的過程中,總統(tǒng)認知對待,沒有一絲一毫的小覷。這個橋段如果改變地點,是絕對不會發(fā)生這種“偶遇”的。首先,見到國家最高領導者的地點一定是安排好的,其次,到訪的對象也會提前通知、彩排、演練。所談到話更是有早就準備好的稿子,完全沒機會臨場發(fā)揮。模式化、強制性、臉譜式成為標準的“幸福體”每天在滾動播出。人質(zhì)以小女兒作誘餌威逼總統(tǒng)出面的時候,一面是萬人之上的國家第一領導者,一面是毫不起眼的無名小卒。雖說當時小女兒已然家喻戶曉,相比之下,在政治影響和身份地位方面依然無法與總統(tǒng)相提并論。但是總統(tǒng)卻選擇犧牲自己,來緩解小女兒這一刻的生死??梢哉f,兩者在此時達到一個平等。而在其他的地方,理念會變成集體利益永遠高于個人利益,所以,個人一定要犧牲。其實,《驚天危機》整部影片即可看作是一種極大的自由:可以允許美國政府的標志性建筑在大熒幕上被毀滅。雖然被轟炸僅僅作為為凸顯更堅強的美國精神一中手段,但這種拍攝手法依然可以讓人窺見出整個文化氛圍和政治的寬松性。
《浮出水面的影子》影評:親情是多么的重要啊《美國騙局》影評:美國人也缺存在感《越過群山》影評:當上帝成為情敵《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觀后感《血滴子》影評:尸橫遍野的盛世悲歌《重返地球》影評:聽爸爸話打怪獸《殺生》影評:制度不容恣意怒放的生命形態(tài)電影《1942》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