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商業(yè)片倘若核心創(chuàng)意與世界格局是開放式的,甚或故事本身是有一定影響的作品改編。那么在拍攝第一部時,續(xù)集的合同往往都早就準備好了。哪怕第一部虧錢,只要虧得不多,不像《黃金羅盤》之類那么慘絕人寰,也依舊不會停下腳步。因為砸錢本身也聽得見響,片商只要抓住機會,討好死忠或者迎合新觀眾,很可能一舉翻身。
回看五年前第一部《靈魂戰(zhàn)車》的過億投資,第二部的7500萬美元的成本雖然縮水程度看起來不大,但無論是特技場面或者動作戲時長,都無法與第一部相比。因為第一部口碑欠佳,本片甚至在劇情承接上都懶于跟前作做什么關聯(lián)。更關鍵的是,電影的主氣質發(fā)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比起首作中規(guī)中矩的魔幻電影范兒,續(xù)集可說是完全將自己放在了b級動作片的位置上。
第一部將魔鬼契約等相關所有超自然的元素都放在大都市中層層展現(xiàn),帶領觀眾用好奇的眼睛去看“賽車手”到“骷髏頭”的變化;而續(xù)集幾乎是完全拋棄了所謂現(xiàn)實時空的存在,無論字幕上介紹此刻發(fā)生地是在羅馬尼亞還是土耳其,觀眾都毫無地域上的認知。只知道所有人都在談論關于“拯救一個男孩”的任務,宗教組織,軍火商,小混混,都是標簽式身份。主角們駕駛著交通工具跑來跑去,打來打去。好人壞人一眼就能看清楚,誰生誰死也不重要,只看那輛黑色大摩托什么時候趕到。
接棒導演的是因《怒火攻心》系列而知名的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選擇他們來操作這部續(xù)集,可算作是制作人對電影風格一個明確定位。他們執(zhí)導和編劇的電影幾乎毫無變化地保持著如下特點:高概念化,粗暴,直接,極度弱化的情節(jié)線,和建立在這個情節(jié)上的特色人物。于是觀眾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靈魂戰(zhàn)車2》故事更空洞了,人物更無趣了,正邪雙方對立和逆轉幾乎沒有一點驚喜可言。而另一方面,漫畫原作里鬼面騎士那種簡單暴戾的行動力被完全強調出來。而這種氣氛尤其以電影中部,鬼面騎士沖進機械室操縱巨型齒輪胡砸亂砍,幾近瘋狂的段落達到頂峰。從導演角度說,這些部分反而確實是他們認真去設計、去制作的。當然這種不求文武戲結合,只企圖拿生硬轉場來連接“賣點”的策略。明顯是更多是以"騙"來面對最大那群普通觀眾的消費需求。
在美式漫畫英雄領域,鬼面騎士跟再生俠一樣,屬于帶著一股邪氣跟惡勢力戰(zhàn)斗的另類。這恐怕從一開始就讓觀眾看熱鬧的心態(tài)比較強烈??v觀全片,男主角約翰尼布雷澤從根本上缺乏魅力,人物內心空間也全交給了尼古拉斯凱奇在20年前便熟練于臉的"抽搐技"。熟悉凱奇的影迷都應該知道,他是一個天生氣場中帶著很強大負面情緒的演員。在全盛時期,他也多是用一種動則接近失控,靜則頹喪憂懼的方法傳達人物心態(tài)的。所以故事常規(guī)主題,主角對與魔鬼靈魂交易這件事的自省與彷徨,在本片被當做贅肉般給扔到了一邊。這也許并不是純粹的壞事,畢竟第一部用力去拍了,照樣沒拍好。
最后不得不說,面對即將大舉進攻中國電影市場的好萊塢片,《靈魂戰(zhàn)車2》這類流水線上略顯殘次的產品,依然是中國電影在硬質量上無法比肩的一類。也許我們無需想著在畫面花多少錢做cg,怎么拍更3d的3d。以其缺點為戒,做出有趣有料的華語商業(yè)片,才是正經。
盜夢空間觀后感《大盜石川五右衛(wèi)門》影評: 幻想的奢華與雄渾孫子從美國回來觀后感《忠誠與背叛》電影觀后感《芳香之旅》觀后感:樸素真摯的愛《婚紗》電影觀后感《情笛之愛》觀后感《超驗駭客》觀后感